施工工艺(四)场地平整施工工艺

奋斗 2024/6/3 17:23:38 浏览量:774

  场地平整(点击文字跳转工艺动画),就是指通过挖高填低,将原始地面改造成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场地平面。因此必须确定场地平整的设计标高,作为计算挖填土方工程量、进行土方平衡调配、选择施工机械、制定施工方案的依据。它具有以下作用:

 

  1.为后续工程做准备:通过土方平整,可以为后续的建筑施工、道路铺设、植被种植等工程做好基础准备。

 

  2. 改善场地地貌:土方平整可以使场地表面更加平坦,具有较好的坡度和高程,从而改善场地的地貌,提高场地使用效率。

 

  3. 确保建筑物基础稳固:通过土方平整,可以为建筑物提供坚实的地基,确保建筑物基础的稳固性。

 

  4. 提高排水效果:合理的土方平整可以改善场地的排水情况,避免积水或水患问题,提高场地的排水效果。

 

  5. 符合设计要求:土方平整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以确保土地利用效率和工程质量,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一: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所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工程的测量、放线、定位和打龙门桩前的一次性场地平整工作(点击文字跳转工艺动画)

 

  二、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学习和审查图纸,核对平面尺寸和标高。

 

  (2)确定施工范围,设置施工围挡位置,把施工区域和外界隔开,便于施工管理和安全施工。

 

  (3)认真熟悉现场土层地质、水文勘察资料,掌握现场地下构筑物、基础平面与周围地下设施管线的关系。设置供水供电状况以及出入口位置,认真布置施工工作面,修建临时施工道路,使之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

 

  (4)组织编写场地平整施工方案。

 

  2.机具准备

 

  组织工程机械设备和材料进场。

 

  3.作业条件

 

  (1)现场原有居民或工厂已搬迁,建(构)筑物已拆除,影响场地平整的地上地下障碍物已清除。

 

  (2)临时设置已搭设完毕,“三通”工作已经初步完成。

 

  (3)施工机械和人员已落实到位。

 

 

  三:操作工艺(点击文字跳转工艺动画)

 

  1.施工流程

 

  现场勘察—清除地面障碍物—设置施工方格网—计算土方挖填工程量—平整土方—场地碾压—验收。

 

  2.操作工艺

 

  (1)现场勘察

 

  当确定平整工程后,施工人员首先应到现场进行勘察,了解场地地形、地貌和周围环境,根据建筑总平面图及规划了解并确定现场平整场地的大致范围。

 

  (2)清除地面障碍物

 

  平整前必须把场地平整范围内的障碍物如树木、电线、电杆、管道、房屋、坟墓等清理干净,对附近原有建筑物、塔架等采取有效的防护和加固措施,可利用的建筑物应充分利用。

  (3)设置施工方格网

 

  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和尺寸大小外,还要通过高程的测设来控制建筑物各个部件的标高。 为了保证整个建筑场地各部分高程的统一和精度要求以及高程测设的便利,在开工之前需要建立施工高程控制网。

 

  建筑方格网点的布设,应与建(构)筑物的设计轴线平行,并构成正方形或矩形格网。方格网的测设方法,可采用布网法或轴线法;当采用布网法时,宜增测方格网的对角线;当采用轴线法时,长轴线的定位点不得少于3个,点位偏离直线应在180°±5''以内。水平角观测的测角中误差不应大于2.5''。

 

 

  (4)计算土方挖填工程量

 

  根据方格网法确定计算方法,通过抄平策略,计算出场地按设计要求平整需挖土和回填的土方量。再根据平衡计算结果,做好土方平衡调配,减少重复挖运,以节约成本。

 

  (5)土方平整土方开挖(点击文字跳转工艺动画)

 

  挖方边坡应根据使用时间(临时或永久性)、土的种类、物理力学性质、水文情况等确定。对于永久性土方,挖方边坡坡度应按设计要求放坡。对于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应根据工程地质和边坡高度,结合当地实践经验确定。

 

  (6)土方平整填方压实

 

  ①填土应采用挖方区余土,并控制土的含水率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当采用不同的土填筑时,应按土类有规则地分层铺填,将透水性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不得混杂使用,边坡不得用透水性较小的土封闭,以利水分排出和基土稳定,并避免在填方内形成水囊和产生滑动现象。

 

  ②填土应从最低处开始,由下向上整宽度分层铺填碾压或夯实。

 

  在地形起伏之处,应做好接搓,修筑1:2台阶形成边坡,每台阶高可取30cm,宽100 cm。分段填筑时每层接缝处应做成大于1:1.5的斜坡,碾迹重叠0.5-1 m,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 m。接缝部位不得在基础、墙角、柱墩等重要部位。

 

  四、施工注意事项

 

  1.方工程施工前应进行挖、填方的平衡计算,综合考虑土方运距最短、运程合理和各个工程项目的合理施工程序等,做好土方平衡调配,减少重复挖运。

 

  2.施工前应对设计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测,以确定是否有松动或移位的现象,松动或移位的控制点则不能使用。位于施工范围内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应在施工前移出,并与原控制点闭合,测量精度须满足要求。

 

  3.施工前应首先疏通排水,不允许因排水不畅而浸泡填方区域。施工范围内按《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地表清理和拆除工作。

 

  4.用推土机或平地机摊铺料层,纵横方向保持平顺均匀,并做2%的横坡,以便排除地表水,保证填筑区内无积水和浸泡现象。

 

  5.根据试验测出的填料最佳含水量,比照实测填料的含水量,差值在±2%范围内可进行压实作业,否则予以晾晒或洒水,调整填料含水量在其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

 

  6.填方压实采用15吨振动式压路机作业,由两边向中间,纵向进退式进行,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碾压速度开始宜慢,后逐渐加快,碾压均匀无漏压。

 

  7.土质填方应用人工刮土或补土的方法整修成型。边坡整修应按设计要求的坡度,自上而下进行刷坡,不得在边坡上以土补贴,凹陷过深时用浆砌片石进行补填。

 

  8.填方地段表面达到设计标高后,采用人工整平,多余的土不足以填补凹陷时,应采用与表面相同的填料填平夯实。

 

  9.修整的表面层厚在15cm以内,松散的或半埋的尺寸大于10cm的土块,应打碎或从路基表面层移走,并按规定填平压实。边沟的整修应挂线进行。填筑区域两侧的超宽部分应予以切除,如遇边坡缺土时,必须挖成台阶,分层填补夯实。

 

  五、验收标准

 

  平整场地的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排水沟方向的坡度不应少于 2‰。平整后的场地表面应逐点检查。检查点为每100-400m2取1点,但不应少于10点;长度、宽度和边坡均为每20m取1点,每边不应少于1点。

 

  1.土方开挖

 

  (1)土方开挖前应检查定位放线、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合理安排土方运输车的行走路线及弃土场。

 

  (2)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压实度、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并随时观测周围的环境变化。

 

  (3)临时性挖方的边坡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临时性挖方边坡值

 

  (4)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mm)

 

 

  2.土方回填

 

  (1)土方回填前应清除基底的垃圾、树根等杂物,抽除坑穴积水、淤泥,验收基底标高。如在耕植上或松土上填方,应在基底压实后再进行。

 

  (2)对填方土料应按设计要求验收后方可填入。

 

  (3)填方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排水措施,每层填筑厚度、含水量控制、压实程度、填筑厚度及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及所用机具确定。如无试验依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填土施工时的分层厚度及压实遍数

 

 

  (4)填方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标高、边坡坡度、压实程度等,检验标准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填土工程质量检验标准(mm)

 

 

  六、安全管理控制措施

 

  七、质量通病

 

  1.场地积水

 

  (1)现象描述

 

  场地平整以后出现局部或大面积积水。

 

  (2)原因分析

 

  ①场地平整面积较大、填土过深、未分层夯实。

 

  ②场地周围没有做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或者排水设施设置不合理,排水坡度不满足要求(1%—2%)。

 

  ③测量误差超过规范要求。

 

  (3)预防措施

 

  ①在施工前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情况,合理设置排水坡(要求坑内不积水,沟内排水沟通畅),排水沟等设施,并尽量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结合。

 

  ②如果施工工期跨雨期的,要做好雨期施工现场排水措施。

 

  ③场地回填土按规定分层回填夯实,要使土的相对密实度不低于85%。

 

  (4)处理办法

 

  ①明沟排水法。沿场地周围开挖排水沟,再在沟底设集水井与其相连,用水泵直接抽走(水沟和集水井宜布置在施工场地基础边距0.4m以外,场地的四周或四角每隔20—40m应设1个集水井);

 

  ②深沟排水法。如果场地面积大、排水量大、为减少大量设置排水沟的复杂性,可在场地外距基础边6—30m开挖1条排水深沟,使场地内的积水通过深沟自流入集水井,用水泵排到施工现场以外沟道内;

 

  ③利用工程设施周围或内部的渗排水系统或下水道,将其在场地一侧或两侧设排水明沟或暗沟,把水流引入渗排水系统或下水道排走,此法较经济。

 

 

  2.填方出现橡皮土

 

  (1)现象描述

 

  打夯以后,基土发生颤动、受压区四周鼓起形成隆起状态(土体体积未变化),土体长时间不稳定。

 

  (2)原因分析

 

  使用了含水量比较大的腐殖土以及泥炭土或者粘土、亚粘土等原状土土料回填。

 

  (3)预防措施

 

  ①现场鉴别,要求回填土料“手握成团,落地开花”;

 

  ②回填前,不允许基坑内有垃圾,树根等杂物,清除基坑内积水,淤泥。

 

  (4)处理办法

 

  ①如果土方量很小,挖掉换土,用2:8或3:7的灰土(雨,冬季不宜用灰土,避免成灰土水泡,冻胀等事故),砂土进行回填;

 

  ②如果面积大,用干土、石灰、碎砖等吸水材料填入橡皮土内;

 

  ③如果工期不紧,把橡皮土挖出来,晾晒后回填。

 

 

  3.回填土密度不符合要求

 

  (1)现象描述

 

  填土的场地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引起比较大的变形,地基稳定性降低。

 

  (2)形成原因

 

  ①土料含水量太小,影响了夯实(碾压)的效果,造成夯实(碾压)不密实;含水量太大,则易形成橡皮土;

 

  ②土料不符合设计或施工要求,有机质超过规范要求;

 

  ③填土过厚,未分层夯实;

 

  ④机械能力不够。

 

  (3)预防措施

 

  ①选择回填的土料及其性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②填土密实度应根据工程性质的要求而定,压实系数等于土的密度除以土的最大干密度;

 

  ③设计有要求时,要通过现场土工实验,并且严格进行分层回填夯实加强对涂料含水量的控制。

 

  (4)处理方法

 

  换土回填;翻出晾晒、风干后回填;填入吸水材料;施打挤密桩。

 

  4.土方滑坡

 

  (1)现象描述

 

  土体受到雨水、浸水、风化、气候、振动等因素的影响,土体的边坡下滑。

 

  (2)原因分析

 

  ①边坡放坡坡度不够;

 

  ②地下水、地表水进入土层,使土的剪切引力增大,内抗剪强度降低,影响边坡稳定;

 

  ③土体下面有坡度过大的岩层。

 

  (3)预防措施

 

  ①基底应有足够的坡度,尽量做成台阶形。对于永久性场地,边坡坡度应按设计要求放坡;如果没有设计要求,应该执行规范要求的不同土质放坡坡度的规定;

 

  ②尽量做好地质勘察工作;

 

  ③尽量避免在边坡附近堆重物加载,排水沟距坡脚要有一定的距离(不小于0.3m),避免在可能滑坡的地方使用爆破和发生大的振动。

 

  (4)处理方法

 

  ①砂浆覆盖法:用于施工工期较短的临时性基坑边坡。在边坡上抹水泥砂浆20—25mm厚保护,为防止脱落,在上部及底部应搭盖不少于80mm,同时在土中适当锚筋连接,在坡脚设排水沟;

 

  ②混凝土护面法:用于邻近有建筑物的深基坑边坡。在坡面垂直插入直径10—12mm,长40—50cm钢筋,坡面铺直径6mm、纵横间距200mm的钢筋网片,浇筑40—60mm厚的细石混凝土;

 

  ③土袋或砌石压坡法:用于深度在m以内的临时性基坑边坡。在边坡下部用麻袋或砌石压住坡脚,边坡高3m以内可采用单排顶砌法,5m以内、水位较高时用二排顶砌或一排一顶构筑法,以保持坡脚稳定。在坡顶设挡水土堤或排水沟,防止冲坏坡脚。

 

  场地土方平整(点击文字跳转工艺动画)为后续的建设工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包括地貌条件、排水条件和地基条件),是确保工程顺利和长期稳定运行的前提条件,是整个项目周期的开始。尽管其施工工艺较为简单,但影响巨大,需要项目人员付出足够的精力,为后续的生产和施工开展打好基础。

售前客服

售后客服

咨询电话

0571-56665700

意见反馈

关注有礼

扫码关注公众号 资料千货免费获取

关闭

打开微信扫一扫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X